比較教育系列叢書, 英美篇

點閱:125

其他題名:Example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he U.S.A. and Britain

作者:陳榮政, 陳怡如, 鍾鴻銘等作

出版年:2015[民104]

出版社:高等教育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

ISBN:9789862661291

分類:教育  SDG1 終結貧窮  SDG5 性別平權  SDG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10 減少不平等  SDG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 多元夥伴關係  

附註:版權頁英文題名: Example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he U.S.A. and Britain

英、美學校經營改革之趨勢與對教育公平之影響
本文試圖從近年來英、美兩國的教育市場化趨勢中,分析其所對應的教育公平意義與內涵。在教育市場化的意義方面,經由對英、美兩國近10年來學校民營化的分析,指出學校教育在績效導向下可能的發展方向;在理論分析視角,則以不同學派對於教育角色的期望,及其對教育市場化的理解角度出發,說明教育市場化與教育公平之間的辯證關係。
教育市場化的觀點以及教育民營化的過程,都迫使我們必須再次思考教育的本質為何?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麼?即便持不同想法或意識型態的人對此有其不同之見解,但可以確定的是,教育在朝市場化的發展方向後,的確已產生一定的質變與量變,從受教的可近性、受教的過程到受教的結果,無一不受此影響。以教育學者長期關注的公平性角度來看,教育公平所重視的資源分配概念在教育市場化與民營化的過程裡,即已產生許多值得重新思考的議題,本文即是基於此出發點,進行相關的探究。
 
英國高等教育實習政策與實務探討
因為全球高等教育擴充以及經濟不景氣,各國政府對於大學角色與功能之期待,開始有所轉變。也因為如此,實習課程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日增。但隨著實習的日漸普遍,爭議和問題日增,例如實習生應有的保障,弱勢學生的實習機會,相關經費來源,甚至實習機會的增多是否意謂青年人就業機會的減少等?有鑑於此,本文檢視英國政府層級的高等教育實習相關政策,以及學校層級的作法,並據此提供我國政府、產業界與高教機構來參考。
 
英國教育行政機構之變革與分析
英國近10年來的中央與地方行政體系,歷經多次與巨大之機構變革。在地方層級部分,自《2005年教育法》(Education Act 2005)通過後,即把自1902年起就開始運作的「地方教育局」(Local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LEAs)與兒童服務、健康照護業務整併,以「地方當局」(Local Authority, LA)稱之,並多以「兒童服務處」(Children Service Division)之創新組織(少數冠以「兒童及青少年服務」(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Service)名稱行之)辦理地方教育行政工作,除接續原有之地方教育局業務外,亦推動兒童與青少年的福利服務工作。
在中央層級部分,2007年將原有的「教育與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 DfES)調整為「兒童、學校與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DCSF)與「創新、大學與技能部」(Department for Innovations, Universities and Skills, DIUS),正式確立高等教育的獨立性,且後者組織於2009年更名為「商業、創新與技能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s and Skills, DBIS)。2010年則將「兒童、學校與家庭部」更名為「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DfE),主管中小學與家庭教育。本文即基於此波中央與地方之教育行政組織改革,進行相關之脈絡分析。
 
美國No Child Left Behind Act之困境與新變革
今年(2014年)是美國《不讓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政策公布後,預定全國達到100%沒有一個孩子落後的目標達成年。但顯而易見地,其實際執行狀況距離預定目標尚有一段距離。本文即是在此出發點下,分析美國Obama政府所提出因未能達到《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的目標,其所做的政策轉圜和新變革,並分析原來政策所執行之困境。
2011年Obama政府提出應檢討《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的教育政策,在認為原政策目標過於不切實際的情況下,允許各州和哥倫比亞特別行政區可以用申請豁免的方式,免除原訂的績效目標,並另訂合適之目標。本文對於此政策的轉向和革新的作法,進行內容分析,並指出Obama政府雖也提出績效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因地制宜,做一種公平式的績效目標,而非一體適用的標準設定。本文以《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為內容,說明其中變化之意義。
 
《耶魯報告書》的歷史意涵
在課程史上,《耶魯報告書》有其一定的歷史意義,但其歷史意義為何,學者卻有不同的解讀。有認為其為反動性的文件,有認為其並非消極的抗拒時代的變化,而是主動地做出回應。此外,亦有部分學者從政治意識型態的角度,來解析此一報告書。本文除了解析《耶魯報告書》的內容重點之外,亦在比較不同學者間闡釋上的異同,以便從更為寬廣的角度來理解《耶魯報告書》的歷史意義。
 
重新理解美國課程史中的社會效率
綜觀美國整個20世紀課程領域的發展,社會效率可說是被相當普遍採用的一個重要課程詞彙,但綜觀相關研究文獻,論述觀點則偏向過度單一化,故基於多元歷史理解的觀點,本研究選擇社會效率做為探究對象,並透過蒐集和以往不同詮釋觀點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其目的並不在取代當前普遍被採用的論述觀點,而是在彰顯課程史研究的多元理解特質,並提供另類分析社會效率的取徑。
 
愛爾蘭高等教育學費政策與助學措施
基於社會福利國家的思維,愛爾蘭由1970年代以來,不僅持續擴充高等教育人口,更在1996年廢除本國學生的學費。受益於高等教育的大幅擴充,愛爾蘭在1990年代經濟發展快速,高科技產業傲視全球。本文探討愛爾蘭高等教育體制、財源結構、學費政策、相關助學配套措施,並針對上述發現,總結相關特色並對我國相關政策提出建議。本文歸結愛爾蘭學費政策之特色有四:一、反時代潮流,訂定免學費政策;二、單一主管機構,法令完善;三、獎助金來源多元,獲益對象也多元;四、建立相關資料庫,做為補助依據。2008年之後,受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愛爾蘭成為歐元區最先面臨經濟衰退的經濟體。而其免學費的高等教育政策也因為高等教育人數的擴充以及經濟不景氣面臨重大考驗,其學費相關政策,值得進一步關注。
 
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美國維州一所公立高中實施差異化教學之經驗與啟示
近20年來,美國的差異化教學因融合教育的提倡、全球化移民人口的激增,以及對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追求,而受到關注與討論,其中以維吉尼亞大學教育學院Tomlinson教授所提出的概念與模式最被廣泛應用。Tomlinson教授認為,差異化教學應根據學生的預備度、興趣及學習風格,針對課程的內容、過程及成品進行適切且多元的安排。本文為提供適當的經驗指引,除了理論概念的闡述之外,筆者更至維吉尼亞州一所公立高中觀察語文科教師所實施的差異化教學,綜合分析出實施差異化教學的環境脈絡及教學作為,並提出三點建議,做為臺灣實施差異化教學時的參考。
 
重新思考校長評鑑:美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對校長評鑑的建言與啟示
全國小學校長協會(NAESP)、全國中學校長協會(NASSP)於2011年7月14日共同提出協助各州和各學區開發校長評鑑工具的構想,期能給予有用的反饋與校長成長的機會。NAESP與NASSP組織一個共同委員會,提出一套全國中小學校長評鑑的指導原則,力求校長評鑑更為制度化,並鼓勵校長致力於提高教學品質,規劃探討相關研究報告、評估優良考評模式、與相關單位面談,然後提出一份研究報告。一年後, NAESP與NASSP於2012年9月13日共同發表「重新思考校長評鑑」(Rethinking Principal Evaluation)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出校長評鑑的六項領域內容、有效評鑑架構的四項範圍,以及健全評鑑系統的七項特徵。本文綜合此研究報告之內容和國內外文獻,提出建議,以供我國實施中小學校長評鑑之參考。
 
美國《不讓一位孩子落後法》政策執行:成效、爭議與啟示
美國《不讓一位孩子落後法》於2002年1月8日由小布希總統簽署公布。該法修正1965年的《小學和中學教育法》,強調教育績效與教育公平。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了解《不讓一位孩子落後法》的政策發展、成效、爭議,以及對臺灣教育政策的啟示。
 
美國特色學校的教育魅力:十二年國民教育機會的例示
特色學校已經成為敦促教育進步的重要途徑。美國特色學校經營強調自主創新的歷程,催化學校教育獨特面向的品質,擴大家長公共選擇的動機,可以啟發我國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機會。就當前十二年國民教育的爭議之一,大眾幾乎專注於誰能就讀傳統明星學校,實是阻礙教育改革的力量。而特色學校應強化教育魅力,會擴大家長進行公共選擇的動機與行動,增進教育的品質,以利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經由文獻討論,發現特色學校經教育魅力的特質,宜建立多樣整合、市場利基與實心創新的課程目;特色學校教育魅力生成的策略規劃,宜強調公平、自願與民主的原則;特色學校教育魅力的深耕,宜強化賦權化、活性化與契約化的變革歷程;特色學校教育魅力的拓展,宜強化合作、效益與品牌的驚豔效力。據此,計畫負責人宜進行論述倫理的策略規劃,以及學校領導人宜激勵文化轉型的願景實踐,催化特色學校的驚豔效力,擴充學校的社會認同度,不斷拓展教育魅力,將有助於擴大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機會。最後依此對於十二年國民教育推動的特色學校經營提出建議,包括:一、建置專業團隊;二、創造教育的魅力;三、吸引家長的關注;四、強化特色學校的永續發展。
 
美國「邁向顛峰」計畫之實施現況及啟示
本研究旨在透過文獻探討,了解美國「邁向顛峰」計畫之內涵及實施概況,並進一步分析該計畫之成效及問題。研究結果發現,該計畫成效包括:一、各州參加「邁向顛峰」計畫之情況良好;二、全國課程標準趨向統一;三、研擬政策提升教師素質及效能;四、各州積極協助表現不佳學校。但也面臨到以下問題,包括:一、聯邦政府面臨侵犯地方教育權之質疑;二、教師評鑑與學生學業表現掛勾,引發教師反彈;三、評比過程不盡公平。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並提供建議以供我國教育行政機關參考。
 
美國大學生評量和評量工具分析
美國在大學生學習的相關研究上,主要有兩個重心:其一是大學生輟學問題;其二是大學能否發揮其教學、研究與服務三大功能之一的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功能。美國學者對大學生學習的關注,源自於嚴重的大學生輟學問題。自1960至1970年代起,美國一些高等教育的研究便開始將重心放在了解大學生學習和輟學的關係上,期望找出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在學率和畢業率的關鍵因素(Ewell, 2002)。然而,大學教育的目標並非只是幫助學生取得文憑,學生在大學至少四年的教育中,能否習得應有的能力才是大眾關心的重點。哈佛大學前校長Bok(2006)在其著作中,以「低成就」(under-achievement)來形容現今大學教育的表現,他認為大學並沒有善盡其培養學生能力的責任。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AAUP)的一份報告更指出,各界對大學研究功能的重視已使其成為大學教學功能的敵人,由於教學不再是大學優先重視的項目,使得學生學習被忽略(AAUP, 1996)。以「大學校際學習成果評量」(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 CLA)在24所四年制大學中施測結果分析的著作中,作者更明確地指出,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大學生在接受四年的大學教育後,在分析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上並沒有顯著的進步(Arum & Roksa, 2011)。美國高等教育界對大學生學習評量的重視,正提供外界了解大學教育功能和學生學習的成效。
 
美國教育法案對學校教育的衝擊
本文以美國多元社會為例,探討政策制定者如何施行政策,並解決各族群間文化差異及認同問題,教育或聯邦政策制定者如何透過教育政策,提升弱勢族群或移民的受教權,以及聯邦修正案對學校教育在性別平等教育落實程度,同時也探討弱勢族群,尤其是低收入戶學生的在校狀況、性別平等教育在校的實踐程度、現行聯邦立法如何衝突學校教育,以及州政府政策如何衝擊學校教育及聯邦法律。藉由檢驗美國夢定義,並檢視弱勢、不同性別和移民是否和其他族群有著同樣的追夢歷程,本文衡量美國社會社會公義的實踐程度。
作者:(按章節順序排列)
陳榮政、陳怡如、鍾鴻銘、楊智穎、顏惠君、張弘勳、顏國樑、黃乃熒、龔祐祿、洪雅琪、陳芝涵、張曉琪
本書為教育研究月刊歷年經典論文集結

  • 1 英、美學校經營改革之趨勢與對教育公平之影響 陳榮政
  • 2 英國高等教育實習政策與實務探討 陳怡如
  • 3 英國教育行政機構之變革與分析 陳榮政
  • 4 美國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之困境與新變革 陳榮政
  • 5 《耶魯報告書》的歷史意涵 鍾鴻銘
  • 6 重新理解美國課程史中的社會效率 楊智穎
  • 7 愛爾蘭高等教育學費政策與助學措施 陳怡如
  • 8 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美國維州一所公立高中實施差異化教學之經驗與啟示 顏惠君
  • 9 重新思考校長評鑑:美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對校長評鑑的建言與啟示 張弘勳
  • 10 美國《不讓一位孩子落後法》政策執行:成效、爭議與啟示 顏國樑
  • 11 美國特色學校的教育魅力:十二年國民教育機會的例示 黃乃熒
  • 12 美國「邁向顛峰」計畫之實施現況及啟示 龔祐祿
  • 13 美國大學生評量和評量工具分析 洪雅琪、陳芝涵
  • 14 美國教育法案對學校教育的衝擊 張曉琪